夫妻財產分配怎麼算?律師實例講解

華亞協和法律事務所

華亞協和法律事務所

夫妻財產分配怎麼算?律師實例講解

夫妻在婚姻中共同努力經營家庭,當婚姻走向終結時,財產分配往往成為最爭議的焦點。
許多人以為「誰賺的錢歸誰」,但在法律上並非如此簡單。
本文由專業 台北律師 以實務案例解析,說明夫妻財產制的法律概念、計算方式與爭議處理重點,幫助你在離婚或分居時,合法保障自身權益。

 

夫妻財產制的三種類型

 

根據《民法》第1007條規定,台灣夫妻的財產制度共有三種:法定財產制、約定財產制與共同財產制。
大多數夫妻若未特別立約,皆採「法定財產制」。

1. 法定財產制
婚後各自名下財產分開,但若離婚或一方死亡時,會進行「剩餘財產分配」。
也就是說,婚姻期間財產的增值部分屬於共同努力成果,應平均分配。

2. 約定財產制
結婚前或婚後雙方可自行以契約約定財產歸屬,例如「各自所有」或「共同持有」。
需經書面立約並辦理公證。

3. 共同財產制
夫妻雙方的財產自婚姻成立起即屬共同所有,較少人採用。

專業 台北律師 指出,實務上多數爭議來自「法定財產制」下的剩餘財產分配,因此本文將重點說明其計算方式與常見糾紛。

 

什麼是「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」?

 

根據《民法》第1030-1條,當夫妻關係因離婚或死亡而結束時,財產較少的一方可向另一方請求「剩餘財產分配」。
其精神是「公平分配婚姻中的共同成果」。

公式如下:
夫妻各自的婚後財產總額-婚前財產=剩餘財產
雙方剩餘財產差額 ÷ 2 = 應分配金額

例如:
先生婚後財產1,000萬、婚前財產200萬;
太太婚後財產600萬、婚前財產100萬。

則:
先生剩餘=1,000-200=800萬;
太太剩餘=600-100=500萬;
差額300萬 ÷ 2=150萬。

代表先生應支付太太150萬元作為剩餘財產分配。

 

哪些財產會被列入分配?

 

以下為屬於「可計入剩餘財產」的項目:
• 婚後購買的不動產(房屋、土地)
• 薪資、獎金、退休金、股票、基金
• 存款、保險解約金、公司股份

不計入項目則包括:
• 婚前財產
• 繼承或贈與取得的財產
• 人身損害賠償金

律師提醒:許多人誤以為「登記在配偶名下」就無權主張,其實法律重點在於財產來源時間,而非登記所有權。

 

夫妻財產分配的法律程序

 

若離婚時無法協議分配,可依下列程序處理:

1.蒐集證據與財產清單
包括存摺、不動產謄本、股票帳戶、公司持股等。

2.委託律師進行法律諮詢與評估
由專業 台北律師 協助計算雙方剩餘財產,確認可請求金額。

3.提起家事法院訴訟
提出「剩餘財產分配請求之訴」,法院將根據證據審理。

4.法院裁定或和解
可在法院協調達成和解,也可由法官判決分配比例。

在 家事法律 實務中,若一方隱匿資產,法院可依調查權要求銀行、地政機關提供資料,保障公平性。

 

實務案例解析

 

案例一:家庭主婦成功獲得分配金
林太太婚後專職照顧家庭,丈夫經營事業財富累積。離婚時丈夫主張「收入全由自己努力得來」。
經 家事法律 專業律師協助,法院認定家庭貢獻亦屬共同努力成果,最終裁定林太太獲得分配金450萬元。

案例二:丈夫隱匿資產被追討
張先生離婚時未申報投資收益與海外帳戶。
對方律師調取證據後,法院認定其刻意隱匿財產,判決除須補列資產外,並加計遲延利息給付。

這些案例提醒:誠實揭露資產、依法主張權利,才是最有效的自我保護。

 

如何避免財產分配爭議?

 

1.婚前簽訂約定財產契約
明定財產歸屬與使用規範,必要時由律師代擬公證。

2.婚姻期間保留收據與帳務紀錄
可作為未來分配時的重要證據。

3.遇爭議前先諮詢律師
透過 法律諮詢 了解自身權益與風險,避免錯誤決策。

4.保留溝通證據
若有關於財產的書信、聊天紀錄、轉帳紀錄,皆可在訴訟時提出。

專業律師指出,許多訴訟的爭點不在金額,而在證據完整與法律理解。

 

結語:用法律保障努力成果

 

夫妻財產分配制度的目的,不是懲罰誰,而是維護公平與尊重彼此的付出。
若你正面臨離婚或財產爭議,務必了解自身權益與可行的法律途徑。
專業 台北律師 能協助你評估財產狀況、整理證據、擬定訴訟策略,確保分配結果合理合法。
透過專業的 家事法律 支援與正確的法律觀念,讓你的努力成果不被忽視,也為下一段人生打下穩定基礎。

更多介紹

額外資訊

您的信任,是我們的責任